【名人养生】
耄耋之年的国医大师徐经世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,积劳成疾,患有高血压、胆结石等病,去年还因为胆结石诱发胆管炎做了胆囊摘除术,但他身体恢复很快,如今又能在门诊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了。徐经世虽然退休20多年了,直到去年,他每周还坚持去上4天门诊。在家时看看书养养花草,整理积累下来的病案资料,每天坚持晚饭后散步。虽然有些小病,仍然精神矍铄。对于自己带病高寿,他总结为顺应自然、减少虚耗,“养生,关键在一个‘养’,没病就预防,有病则养病,充实体力才能延长寿命”。
养身:顺应自然,起居有度
顺应自然是徐经世养生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他看来,中医讲求“天人相应”,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,气候变化,昼夜更替,环境变迁等,都会影响人体健康。例如冬日严寒,盛夏酷暑,春秋季节的忽寒忽暖都对人体产生影响,身体较弱的老人,气候变化时则易生病,因此要起居适时,预防疾病。
在生活中,要做好起居饮食,以保“真气从之”,以达到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的目的。拿饮食来讲要做到饮食有节、清淡,多吃蔬菜,进食要细嚼慢咽(每餐15~20分钟),而且要多样化,并注意冷热。从季节来说夏慎湿热,冬慎寒凉,每天三餐晚食宜少。
在徐经世的养生观里,身体健康与否,首先要与自然相应,正如中医学提出“整体运动论”——“天地一体”“五脏一体”“天人相应”。这就把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起来,把运动变化密切联系起来,说明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,气候变化、昼夜更替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健康。身体较弱者及老人,气候变化超出人体适应能力时多易生病。对此中医早有认识,把自然环境与气候的改变归纳为“六气”,而当这“六气”变化剧烈直接导致人体疾病时,则称之为“六淫”之邪。“六淫”致病,往往与季节气候有关。因此要做到起居适时,预防疾病。
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中提出:“故春秋冬夏,四时阴阳,生病起于过用,此为常也。”“过用”指超越常度, “过用”是“生病”最常见的病因,是致病的普遍规律。根据《黄帝内经》“生病起于过用”的观点,徐经世主张平日养生要减少虚耗。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,意思就是要减少消耗,不去妄耗,凡事量力而行。
其中,久视伤血,中医讲“肝开窍于目”“肝受血而能视”,所以久视伤血;久卧伤气,是指过度卧床,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,影响肺的机能,而肺主一身之气,所以人体的“气”由此受伤;久坐伤肉,长时间久坐不活动,周身气血运行缓慢,会使肌肉松弛无力,而“动则不衰”,气血可周流全身,使得全身肌肉得养;久立伤骨,是指久立易伤腰肾,肾藏精,而精生髓、髓为骨之液,可养骨,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;久行伤筋,是指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劳动,而膝为筋之府,所以说久行伤筋。
此外,适度的运动可以起到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的作用。但运动方式上要因人而异,人到老年,徐经世主张按“安步当车,形式自如,掌握适度,持之以恒”的要求去做。同时要与季节相应,春季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夏季也应夜卧早起,步于室外,但宜在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,秋季要根据“早晚凉”的气候特点,做到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冬季为万物收藏之际,老人体弱者要早睡晚起,待日光充足再开始锻炼,较为适宜。当前由于空气污染,雾霾较为严重,早晚不太适宜室外活动。
养心:人之健康,首在于心
养生,首先应当养心。这里所谓养心,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,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,包括思想、感情、情绪、意念等等。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,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。徐经世认为,人们所说的养生,中医谓之摄生,而通俗来说就是防治疾病,充实体力和延长寿命的方法。人之身体健康,首在于心,养生包括养身和养心,养身必须养心。中医《内经》有云: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主也,忧愁则心动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。”
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,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长寿的基础。徐经世说,“养”首先在于调整心态,“人上了年纪不能让自己闲着,要自己找乐趣”。养“心”是养生的重要部分,要虚怀若谷,淡泊名利。以中医道德观来说,就是“恬淡虚无”,所谓“恬淡”就是安静,无愧于心,“虚无”就是没有欲念和患得患失的思想情绪。其次要保持乐观,对人生充满信心,热爱自已的工作,要有宽广的心怀,对己严对人宽,助人为乐,胜不骄傲,败不气馁,奋发前进;另外进入老年就要做到老有所乐,始终保持乐观状态,不自寻烦恼。
养心的核心,就是平静心神,清心寡欲,恬淡虚无。徐经世正是坚持了“恬淡虚无”的修身养性方法,才让自己获得了充沛的精力。他表示,《黄帝内经》从生理学角度为“形神合一”的学说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。而现实状况也告诉我们,身体越健康,精力越充沛,性格也就越开朗,而欢乐的情怀、活泼的性格、旺盛的精力更会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养德:修身正心,延年益寿
“德为立身之本,德为养生之基。”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。徐经世从医多年,有德有术,严于律己,宠辱不惊,豁达大度。他认为,欲修身,必先正心,心正方能身安,身安方能体健,体健方能延年益寿。这正是古人所谓“仁者寿”的来源。
儒家典籍《大学》《中庸》,不仅把“修身”与“齐家”“治国”“平天下”并提,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:“身修尔后家齐,家齐尔后国治,国治尔后天下平。”修身首先要正心,修身的意思不仅限于外表的修饰,更重的是内心的修养,即所谓的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”。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,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。
“德者寿”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。徐经世认为做好养生,须先学好做人,养德须重于养生。养德不违反自然本性,上顺应天地阴阳之理,中合世道人伦之德,下爱惜万物生存之乐,这是养生最基本道理。只有将道德观念深深地埋在心中,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。
徐经世用自己的君子品格实践了曾子“德润身”的道理。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正,就能够化消极为积极,化对立为统一,化敌意为善意,化阻力为助力。这些,都属几何级的增长,必然会给自己的工作、生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。相反,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偏差,口碑就会不好,甚至到处遭人指斥、唾骂,搞得你心神不宁,寝食不安,不仅影响学习、生活与交友,而且对身心健康也大为不利。
现代常见疾病的调养——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
顽固难愈的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肺气肿及肺心病,中医称之为咳喘痼疾。近年来,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。咳喘痼疾是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。
中医理论认为:肺主呼吸,肾主纳气,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。咳喘痼疾病灶虽在肺,根源其实在肾。调养咳喘痼疾重在旺盛肾气以强五脏。调肺的另一个重点是健脾。脾为土,肺为金,土生金。脾胃正常,肺的功能才能好。通过培补脾胃调理肺,中医称之为“培土生金”法。
故对咳喘痼疾的调养重在旺盛脾肾元气,使人体本气充足、强盛五脏,咳喘痼疾可不治而愈。
古人讲:“哮喘专主于痰”,“痰”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,既可因病而生,也可停积致病,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,故被现今医学界称为第二病因。然深究之,毕竟“痰非病本,乃病之标,必有所致之者”。
痰的产生,主要是因肺不能补散津液,脾不能运化精微,肾不能蒸化水液,以致津液凝集成痰,伏藏于肺,成为发病的潜在“宿根”,会因各种诱因而产生。
对此,古人精辟概括道:“肾为生痰之本,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,形象说明了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,而脾肾阳虚,特别是肾阳衰惫是本病的主要病因,“其标在肺,其本在脾肾”是本病的主要特点,所以健脾化痰、温养肾气是本病的治大法。肾气充足,脾胃健运,其痰自化,哮喘自愈。
当然,在补肾健脾为主的情况下,辅以润肺养阴(养肺阴)、化痰止咳还是需要的。传统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肺气肿及肺心病的调养以补肾健脾为主,辅以辅以润肺养阴(养肺阴)、化痰止咳,通过整体调养、恢复人体平衡、激发人体正气,咳喘痼疾就能自行消除。
没有人能够逃避命运,也没有人能够逃避挫折。就像没有人能够一辈子不吃饭,不呼吸一样。挫折在悲观者眼里是灾难,在乐观者眼里是生活的考验。挫折是一个人的磨刀石和登天梯!遭遇挫折或许并不值得人们感动,让人感动的是在挫折中再次奋起的勇气和毅力。挫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在对待挫折上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。人,应学会正确面对挫折,善待挫折。
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,他生气地问上帝:“我是个博学的人,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?”
上帝无奈地回答:“你虽然博学,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,不够深入,用什么去成名呢?”
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,后来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。
他又去问上帝:“上帝啊!我已经精通了钢琴,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名呢?”
上帝摇摇头说:“并不是我不给你机会,而是你抓不住机会。第一次我暗中帮助你去参加钢琴比赛,你缺乏信心,第二次缺乏勇气,又怎么能怪我呢?”
那人听完上帝的话,又苦练数年,建立了自信心,并且鼓足了勇气去参加比赛。他弹得非常出色,却由于裁判的不公正而被别人占去了成名的机会。
那个人心灰意冷地对上帝说:“上帝,这一次我已经尽力了,看来上天注定,我不会出名了。”
上帝微笑着对他说:“其实你已经快成功了,只需最后一跃。”
“最后一跃?”他瞪大了双眼。
上帝点点头说:“你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入场券——挫折。现在你得到了它,成功便成为挫折给你的礼物。”
这一次那个人牢牢记住上帝的话,他果然成功了。
传说,上帝在造人的时候,顺便也为每一个人造就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。后来有许多死去的人找到上帝,说上帝欺骗了他们,因为他们至死也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路。上帝笑着对那些人说,回首看看吧,你的无数个足迹都在成功的路上,但你又无数次中途让它改变了方向。
就这么简单。
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挑战、各种机会、各种挫折,这时候你能承受的挫折的能力,就是你未来的命运。成功不是一个海港,而是一次埋伏着许多危险的旅程,人生的赌注就是在这次旅程中要做人赢家,成功永远属于不怕失败 四十多年坚持夜间售药 长夜里不灭的明灯
【教您煲汤】
时令靓汤:沙参百合鸭汤
制作材料: 养生药材:北沙参30克、百合30克 配 料:姜片(适量)、鸭1/4只(去皮)
养生烹调法: 1、先将鸭肉洗干净切成小块,百合、北沙参洗净备用; 2、然后把百合、北沙参先稍泡15分钟左右,鸭肉飞水; 3、把百合、北沙参、鸭肉、姜一起放入汤锅里; 4、往汤锅里加入2000毫升清水,约8碗水的量; 5、开大火烧开,然后改成小火煲2个小时左右,最后加入少量的食用盐即可出锅。
品味与功效: 本汤有滋阴清热、润肺止咳之效。应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不止、咳剧咯血、声音低怯、心烦欲饮、口音干燥、神疲气短、舌红少津、午后低热等。
采芝林养生知多D:
【北沙参】甘、微苦 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有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之效。用于肺热燥咳、劳嗽痰血,胃阴不足,热病津伤,咽干口渴。 【鸭肉】 中医认为,鸭肉味甘微咸、性偏凉、无毒。入脾、胃、肺及肾经,具有滋五脏之阴、清虚劳之热、补血行水、养胃生津、止咳息惊等功效。 |